气魄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气魄小说 > 一蛇得道 > 第四十二章 魃与龙

第四十二章 魃与龙

第四十二章 魃与龙 (第1/2页)

綦河码头人声鼎沸,往来船只络绎不绝,不时能听到商贩与船老大高声争执。
  
  新上任的地方官员努力维持着现场秩序。
  
  这里是距离坎国国都北郡最近的内河码头,到北郡做生意的几乎都要从这里上下船。
  
  某时,从街头走来两位俊俏书生。
  
  走在前方的书生摸了摸自己新蓄起来的八字胡,兴致勃勃的看着码头的景象:“温书,你觉得眼前的景象若何?”
  
  许温书苦笑一声,这微服私访一路行来他都已经快要记不住自己被问了多少次这个问题。
  
  在脑中搜寻了一番没有说过的赞美之词,这才道:“欣欣向荣。”
  
  李文志哈哈笑道:“欣欣向荣,说得好!你可敢相信五年前此地只是一个小渔村,奇荒三年甚至可见河床?”
  
  许温书再次苦笑没有接话,目光看向码头和城市,变化确实挺大的。
  
  距离李文志继位已经过去五年,这也是坎国最艰难的五年。
  
  天下大旱,百废待兴。
  
  中央官员几乎被墨甲边军屠戮一空,地方官差为求活命早已不知所踪。
  
  李文志登基时,算上墨甲边军的校尉和赶鸭子上架的新朝廷官员,殿中所跪祝贺之人不过百,连最基本的维持朝纲都做不到。
  
  坎国之民更是饱受灾情侵扰,十室九空,易子而食。
  
  不过,官僚系统全部更换,同时也解决了贪污、腐朽和老化问题,再度过一开始的迷茫期后,中央朝廷几乎立刻进入满负荷运行。
  
  整个朝堂能者居上,不问出处的执政宗旨,为坎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了一大批年轻且有能力的官员。
  
  新君李文志更是一整年寸步不离议事殿,每有地方奏折必定亲自审阅、商定对策。
  
  国君的敬业,年轻的大臣们都看在眼里,无不感叹天不亡我坎国。
  
  以此为契机,坎国整个官僚系统焕然一新,中央政策执行速度前所未有。
  
  但坎国毕竟已经荒废久已,以人力已经很难救国。
  
  新君登基一个月,国君李文志亲临圣兽殿,与圣兽白蛇彻夜长谈。
  
  翌日,国君志持锦囊二十又三发至地方,并配备专职官员监视。
  
  圣兽所赐锦囊里有粮食无数,一锦囊可解一州之饥荒。
  
  一时间国君与圣兽之名望,在坎国前所未有。
  
  各州、各县甚至乡都建起了白蛇庙,并纷纷前往兴泽乡求白蛇像。
  
  后,又赐下新粮种与曲辕犁、风车、石磨制作之法,短短一年坎国的饥荒便被解决。
  
  不但如此,农人们发现,数年之间,坎国的气候都出奇的平静规律,只需要按照老祖宗留下来的播种、插秧节气务农,第二年必定是大丰收。
  
  “对了,温书,你的庙试结果应该收到了吧?”
  
  庙试乃是文庙五年一次的考试,根据天下学子所得分数,分配到地方文庙继续学习或者入圣地学海书山进修。
  
  每次庙试皆是天下文人的聚会,着实各地的大儒、君子都会亲临各地考场,翻阅审视学子们的卷宗。
  
  一旦被某位大人物看上,就有可能一步登天,平步惊云。
  
  “不才,被董大儒收为记名弟子,入学海书山外院学习,以观后效,实在惭愧。”
  
  “董大儒?”李文志一愣,急切道:“公羊儒董仲书!”
  
  许温书含笑点头。
  
  虽然只是学海书山记名弟子,但许温书今年不过而立之年,就算在外院求学一甲子,也不过区区百岁,对筑基期修士来说时间虽然不算短,但也不长。
  
  而且,在书院求学一甲子还没突破金丹期,许温书也不用再读什么圣贤书了,回家种地去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和离后,神医王妃野翻全京城 十八道金牌追令,开局混沌道体! 越界心动 Apop之我在首尔当外教 NBA:开局满级力量,库里被我惊呆了 娇软美人在末世封神了 龙族:从西游记归来的路明非 赘婿出山 泥泞 股神传奇